鲜,是咱们中国人烹饪时的第一追求,因此,味精和鸡精这些能够提鲜的调料,就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厨房必备品。
但是各种关于味精和鸡精“有害”的说法层出不穷,“做饭到底要不要放味精和鸡精?”“味精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致癌物吗?”味精到底是“害人精”还是“无辜躺枪”?想必是很多家庭纠结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一揭秘!
“味精”和“鸡精”有什么区别?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调味料,鲜度极高,溶解于3000倍的水中仍能辨出,但其鲜味只有与食盐并存时才能显出。
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和盐。另外还有糖、鸡骨粉、香辛料、鸡味香精、嘌呤、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可见,味精是鸡精的原料之一。
/ 味精与鸡精有何不同 /
① 生产方式不同:味精是发酵产品;鸡精是各种食物加工而成的调味品。
② 成分不同:鸡精的成分更加复杂,因此鲜度比味精高。
③ 作用不同:味精是一种增鲜剂,不能改变食物原有的味道;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既有味精的鲜,又有添加物的香。
味精到底有没有害?
最早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传言源于它的成分:谷氨酸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1908年由日本人发现的,虽然现在味精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细菌发酵,但是半个世纪前,也有过通过工厂直接合成生产的经历。
于是很多人就觉得,这么“化学”的名字,加上“工厂合成”,一定不健康!
这种想法其实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谷氨酸钠”虽然听起来很“化学”,但是这种成分最早由日本人从昆布中提取,在很多水产品中都含有,目前主要通过细菌发酵的方式来生产,是相当天然的东西。
无论是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1959年),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1987 年),或者是欧盟食品科学委员(1991 年)等各类组织,经过多次实验研究,都把味精在食品分类中归为安全类。
只有个别动物实验发现:在大剂量摄入下,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可能会产生神经毒性。不过要达到这种效果,一个60kg的成年人,需要一次性吃下900g左右(差不多1公斤)的味精。
也就是说,除非你把味精当水一样喝,当饭一样吃,才有中毒的可能性。相信应该没有人会这样做……
而且科学表明,做饭时添加味精不仅不会危害健康,适量食用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
①促进消化
味精能够刺激位于舌部味蕾的氨基酸受体,就能使人们感到可口的鲜味,从而使味精发挥增进食欲的作用,并且诱导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② 促进肝脏功能,净化血液
味精进入肠道被吸收而分解成的谷氨酸,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之一,人体代谢谷氨酸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焦谷氨酸,在肝脏中参与糖代谢以及肝脏的解毒过程,降低血液中有毒的氨的浓度。
③ 改善大脑及中枢神经功能
焦谷氨酸还会在大脑中参与蛋白质及糖的代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脑及神经中枢的功能。
味精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超过120℃的环境中,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会致癌”也成了“味精加热后致癌”传言的依据。
但实际上,科学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并不会致癌,所以这个“味精加热后有害”的传言也是站不住脚的。
不过味精加热变成焦谷氨酸钠后,“鲜味”会消失,等于味精最大的功能——提鲜的作用就没了,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做菜时放味精还是建议:最后收锅的时候放。
/ 味精食用两大忌 /
① 切忌添加过量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味精的最大问题是钠含量比较高,就和食盐中含有钠是一个问题。添加过量会导致钠摄入过多,引起口部不适,口渴;且长期摄入过量吃会导致便秘、胃肠道疾病。高钠饮食还容易导致高血压,还可能增加患Ⅱ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
② 忌特殊人群忌用
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与血液中的锌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氨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老人和需要控制盐分的人也不宜多食,家里有高血压病人和小孩、肠胃道疾病人群更要注意,不但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味精的摄入。
这些菜不宜放味精
① 放了醋的菜
酸味明显、醋加得比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溜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② 放了糖的菜
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味精的鲜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表现。
但如果在甜口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所以,“鸡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番茄大虾”等甜口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③ 肉类为主的菜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所以其实没必要再添加味精啦。
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怎样健康地吃出“鲜味”
/ 适量使用味精 /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的评估报告称,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谷氨酸的最大摄入量是30毫克,也就是说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超过1.8g,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啤酒盖。所以,不要再一次放一大勺味精了。
做菜时放入味精只是起到提鲜的作用,加入过多反而影响菜肴口感。大家在做菜的时候食盐与味精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1或4:1范围内,即可达到鲜美柔和的口味。
/ 发掘天然食材的鲜味 /
想要追求鲜美的味觉享受,除了通过添加调味品增加菜肴中的鲜味,其实最好的“鲜”是来自食材本身。
① 大海中的鲜味
海鲜的鲜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比如新鲜活鱼刚杀了五分钟之内入锅,熬出乳白色的汤,除了盐甚至可以不用添加任何调料,那股鲜美就足够让人垂涎三尺了。
海藻是所有食材当中游离麸氨酸含量最高的生鲜食材,高达30%,可以用于熬汤或出汁。
晒干的小鱼干、虾皮虾干等等直接吃就很鲜了,如果虾头炸成虾油,或把虾皮磨成粉,就变成了天然的味精。
深秋之时,熬上—罐蟹油,可以吃到来年春天。无论烧菜、制馅心,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另外,用虾籽和鱼籽取鲜也是常用的方法。烧汤做菜,先入虾籽或鱼籽,其增鲜效果,不亚于味精。
② 陆地植物中的鲜味
蘑菇是带有鲜味的经典食材,所以家里可以常备一些干香菇、干花菇,在很多小炒和汤水里面可以提味。
酱油是最常见的提鲜调料。发酵黄豆、酱油、味增、纳豆、腐乳这些豆类发酵产品,都可以起到提鲜的作用。
番茄。是的,番茄也可以提鲜,最好的办法是把番茄和其他食材一起烹饪,会极大地增加食物的鲜味。
竹笋也是自带“鲜味”的一个食材,江南名菜腌笃鲜传统的做法是不加盐和味精等任何调料,就是运用了竹笋中的天然鲜味。
③ 陆地动物中的鲜味
高蛋白食物提供了人类味觉上本源的鲜味。生鱼片、清蒸鱼、涮羊肉、烤全羊、煎牛排……这些经典肉菜只要原料够好,它们即使只有盐和简单的料理也能足够鲜美。
风干火腿、腌制肉、培根等经过一定加工的肉类,也都是以鲜著称。
各种奶制品也能起到提鲜的作用。比如意面经常在做好之后再现磨一层帕玛森奶酪,提味就是一个原因。
相信大家看完这些已经不会再对味精“谈之色变”了。当然,想要给味觉带来鲜美享受,也不妨试试从天然的食材中挖掘,同样可以带来极致的味觉体验。
现在的厨师炒菜,基本上是依葫芦画瓢,看见别的师傅炒菜给了哪些调料,他也照着给,至于为什么给,给了有什么作用,给多给少有什么影响基本上一概不知。
所以炒菜给了鸡精,为什么还给味精,相信很多厨师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实际上,味精,也就是谷氨酸钠,是纯粮食酿造,跟酱油一样,绿色调味品,可放心使用。在烹炒煎炸炖焖烧烩煨等烹调方法过程中,正常使用味精调味,能使本身有鲜味的原料鲜味更突出适口。给鲜味不足的的原料补充鲜味,给没有鲜味的原料赋予鲜味。
味精给多少的量根据各人喜好,跟给酱油,盐一样,给太多了味道反而不好。一般一斤菜给3到5克左右,与盐,糖配合形成标准咸鲜味型。
有人说味精在高温烹调下会形成焦谷氨酸钠,有致癌的作用。实际上谷氨酸钠只有长时间在120度以上才会氧化成焦谷氨酸钠,正常烧菜温度不会超过100度,不可能形成焦谷氨酸钠。即使形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只是没有鲜味,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焦谷氨酸钠致癌。所以味精是做菜可以放心使用的鲜味调料。
鸡精应该说是味精的再制品,在味精的基础上加色素,香精,淀粉等再制的鲜味调料。所以鸡精是可以不用的,还有蘑菇精等跟鸡精一样,都是味精的再制品。
做菜给味精就可以了,其他再制的鲜味调料可以不给
*炒菜放了味精还放鸡精,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操作。
味精,英文缩写为MSG(因为字母太长所以在美国都是用缩写),化学名是谷氨酸钠,纯粮食提炼。
鸡精也是味精的成份,但添加了复合化学增味剂。所以这样看,用鸡精还不如用味精更精纯。而且,也就是用两个筷子头沾一下的量。
*用味精没毛病,但放多少就有问题啦!因为在北京专业厨行里有这样一句话,叫“味精厨子” ,是贬低的意思,就是味精放太多,超出了正常使用的范围,也就是学艺不精。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是在师傅!
当然,也许还没拜师。那也有厨师长来约束,除非厨师长也没师傅,或者也不是科班,有些是靠老板心腹、亲戚、和关系上的位。
因为早在八十年代,我们为专业厨师授课,全国进京进修厨师考证班培训时,关于“味精厨子”这个问题基本上都会着重讲述“如何正确使用味精。
厨行里有一句笑话,是对学艺不精,还乱来的人的调侃……如您看到一个厨师煮菜放完味精还放鸡精,就会调侃的说:“和师娘学的吧”…当然都是比较熟悉的人才会这么说。
学厨就像做人,要严于律己!
学炒菜就像做艺术,要一丝不苟而精益求精。
首先,见到放完味精又放鸡精的厨师,做为同厨房的管理者…厨师长、师傅、前辈都有责任告诉他这样操作是不正确的!而不是看到甩一句 “够鲜…哒……”然后走人。
但,这种情况在星级酒店应该不会出现,因为在酒店里根本不会采购这些乱七八糟的调味品。饭店用的调味料都是十分讲究和严格把关的,市面上的一些杂乱复合调味品根本不适用于专业的科班厨师。
所以,这样操作的一般都是 社会 上的餐馆、和一些网红餐馆等等。很多人是会炒菜,可能还很会炒!但不是科班出身就是不一样,一个动作一个举动,一拿刀,一放刀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真正的厨师,科班一举一动都是很严格的,非常的规矩和严谨。
我本人是不用味精和鸡精的。上面里的菜也都是没有味精的,菜肴好吃与否,在烹调技法和火候。
如果,炒一个菜或一份炒饭,你能放1/2茶勺的味精,那么……恭喜您!您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味精厨子”啦。
拽一下:一分为二。
看到了“patrick绍”等条友们的非常专业的回答。觉得,在技术上就没什么好讲的了。但是,也不是绝对的。首先,一些大厨名师很少量的使用味精和鸡精等调味品,那是因为他们烹饪菜品时都是在“大馆子”上灶。大馆子的厨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熬制“高汤”。——那还用味精鸡精啊。用的话也只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但是,我们日常在家里“露一手”哪能四眼齐的熬制“高汤”之类的。为了提鲜只能是因陋就简使用味精、鸡精、高汤精之类的调味品速成。因此,从专业的角度和日常家常角度看待使用味精、鸡精、高汤精等也要一分为二。
以前没有鸡精这种调料,后来不晓得是哪个,整出来鸡精,GRD还比味精好吃
我是一个很爱研究 美食 的人,但是每次炒菜的时候,味精和鸡精都不放的,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放了味精还放鸡精?我想放 味精是为了提鲜,鸡精的作用就是做类似于高汤,总之是鲜上加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