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例,如何做一个简单海报?
1、确定文案。
2、文案的优先级
3、确定文案的位置。
4、配色。根据文案内容让你联想到了你看过的哪些典型的,然后参考照片里色彩进行配色。
5、文字的形式。首先我们得知道:
大号字大于小号字;
粗体大于细体;
强色大于弱色;
动态大于静态;
有特效大于没特效。
但有时候不同信息各有其重要之处,这时候就要进行优先级的调和:
强色细字对弱色粗字;
小号粗体对大号细体;
弱色特效对强色唔特效。
小总结:文字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内容的从属关系,不同的关系,对应不同的对比形式:是更强烈还是更调和?一方从属于另一方?还是二者评级?
6、在配上一张主题相关背景图,海报就完成了。
注意背景图的颜色吻合第4点的配色。
请谨记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重复、对比、亲密、对齐。
现在要在第2点和第3点的中间补上重要的第2.5点,也就是该选用什么字体?不同风格的字体该怎么搭配?
得了解同时使用不同风格的字体,其功能与作用:区分层次;突出强调;烘托氛围。
不同字形的混合搭配,能够产生形状上的对比效果,相对于调整字级带来的大小对比来说,字体形状上的对比更能让人注意力集中在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上。当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产生对立的情况时,最适合采用字体混搭的设计手法。
从笔画的结构特征来相互匹配:
强调和谐:衬线体搭配衬线体,无衬线体搭配无衬线体。(中文搭中文,中文搭英文,英文搭英文)
西文-衬线体 & 西文-意大利体(倾斜)
汉字-明体 & 假名-明体(日文)
汉字-宋体 & 汉字-楷体
小总结:字形除了协调统一的搭配外也会有对比的情况,不同的语言在方便阅读的情境下搭配的规则基本类似,通常会选择较为端正的印刷体与倾向手写的柔和字形。在英文中遇到外来词汇会搭配italic或斜体;日文则是搭配类似楷书结构的假名(平假名/片假名);中文也是一样的会搭配楷体来与之形成差异。
常用字形搭配:
①书法 & 宋体;
②粗黑 & 手写;
③黑体 & 宋体。
①偏向和谐。书法字形的视觉张力很大,笔画变化丰富且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作为展示的标题来说非常适用,但是对于小尺寸的说明性文字不适合,笔画细节会因为尺寸的缩小变得格外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会搭配同样具有历史文化属性的宋体字形,另外与宋体对应的衬线体也是与书法字形搭配的不错选择。
②偏向强调。硬朗的粗黑体与柔和的手写体相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这种对比非常适合标题的文字组合,但对于阅读为主要功能的环境来说并不适合。与之对应的西文无衬线体与手写体搭配也会产生相同的视觉印象。
③偏向强调。黑体与宋体的混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搭配方式。当感性的宋体字形遇上可观的黑体字形其对比效果也是非常强烈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尺度的把握,适当的对比能够为版面带来变化丰富的视觉印象,但对比过度也会产生凌乱感。与之对应的西文部分,衬线体搭配无衬线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宋体搭配黑体也并非只有对比,如黑体搭配粗衬线就非常的和谐,无衬线体本来就是由粗衬线演变而成,黑体更是日本为了与西文的无衬线体相搭配而衍生出的字形。对于那些笔画具有垂直水平特征的现代衬线体或宋体来说,小尺寸的黑体或无衬线体也是非常和谐的搭配,因为小尺寸下的无衬线(黑体)体与衬线体(宋体)的细线部分特征类似。
字形的气质:
宋体,笔画结构上的“装饰衬线”特征来源于楷书的书写笔迹,是经过雕刻而形成的一种风格化轮廓。由于继承了自然书写的痕迹,又具有装饰性的美感,这些印象都让宋体带有一种主观色彩,较为适合表现感性词汇,特别是文学艺术或是历史等领域。
黑体,起初是为搭配西方无衬线体而专门制作的。无衬线的设计大大增强了文字的识别性。对于高速公路或机场导视等对识别性要求很高的场合,黑体字是首选,在这种场合中如果选择其他识别性不高的字形极有可能产生重大事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字形的选择是需要谨慎的。黑体是极具理性风格的字形,没有明显性格的中性特征也让黑体给人一种中立可观的印象,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适合表现那些官方正式和体现信赖感的领域。
小总结:从字体分类上来说,宋体给人主观的印象,黑体给人可观的印象。但是宋体字形的分类中也会有书写感很重的古典感字形与极具几何特性的现代字形之分。黑体也是如此,所以最终选择哪类字形还是需要经过仔细分析的,与之对应的西文字形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字体对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两者区别不是很大的字形,比方说同样是宋黑搭配,但是因为字重过轻的缘故导致形状特征区别并不明显。
最后,如果想要做字形的对比效果,那么务必让其区别明显。
对于PPT设计来讲,如果我们想要让内容的排版,看起来更加精致美观,那么,学会字体搭配,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读者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说自己在模仿一些PPT页面时,页面的版式布局与原稿一样,但为什么看起来效果很差呢?
这是原稿页面:
这是模仿页面:
其实,究其问题,就是出在字体的搭配选择上,没有掌握要点。
而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一点,那么,在做PPT时,有些时候,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小改动,就能够瞬间,让自己的PPT变得更加美观。
好了,废话了这么半天,在进行PPT字体搭配选择时,都需要注意哪些点呢?
有3个点,分别是:
什么意思呢?我先来简单解释一下。
这里面分为两种情况来讲。

当我们进行大段文字的排版时,我们选择的字体,要确保笔画粗细一致。 因为这样在阅读时,会更加舒服:
而如果页面上有小标题,需要区分出层级关系的时候,那么,尽量选择不同字重的字体。
这里要先来解释一个名词,啥叫字重呢?通俗点说,就是笔画的粗细。
因为当粗体和细体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凸显页面的重点,也能够更清晰的呈现出内容的层级关系。
比如像下面的两段内容排版,大家可以感受下,明显右侧内容的重点更清晰:
而对于实际的 PPT 案例而言,内容的层级关系可能会更复杂,比如像下面这个页面,分为:
所以,我们尽量使用笔画粗细和字号大小,进行层级区分:
对于字体来讲会分为很多类型,比如黑体,宋体,隶书,行书,楷体……
而且,每一种类型的字体,又分为诸多样式,比如像不同的宋体,也会有不同的字形。
所以,我们在选择字体搭配的时候,尤其是中文和英文混杂时,尽量能够保持字形一致,这样,可以让风格更统一。
先来看一个反例,像下面这个页面中的字体搭配,因为字体样式不一致,所以,我们看起来会非常不协调,对吗?
但如果换一种字体进行搭配呢?是不是好很多?
这里,相信有些读者可能会有疑问,难道,中英文使用同一种字体不可以吗?
原则上是可以,但对于有些中文字库而言,自带的西文字体设计有些粗糙,在排版时,使用同一种字体,在文段的排版上并不美观。
比如思源黑体,它的英文字体设计,看起来会有些偏瘦,视觉上不太统一:
而如果我们换一种英文字体,那么,视觉效果立马会提升很多:
即便在相同的字号情况下,不同的字体,它的高低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像下面这个页面中的两组字体搭配。
第一组中的英文字体过高,与宋体搭配,显得格格不入,而后者,则会更加合适:
所以,在选择字体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排版更加工整,这个点也需要注意。
上面呢,就是我们进行字体搭配时,需要注意到的3个要点。
好了,接下来呢,咱们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更好的理解一下这3个要点的含义。
比如现在,我们需要处理这样的一个PPT页面,内容如下:
从内容分析可知,这是一份与儿童经济有关的PPT,所以,在字体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笔画偏圆润的字体,与儿童主题更加贴合。
中文字体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华康圆体,英文可以选择 Gotham Rounded,二者无论在字形,还是字体粗细,都会比较匹配:
接下来,基于内容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排版:
但这样的形式过于单调,所以,我们可以借用图表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处理:
对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图标,进行可视化呈现:
最后,完成对页面内容的排版布局即可:
到这里,可能有一些读者可能会问,如果我不知道该选用什么字体进行搭配组合,该怎么办呢?
没关系,我也准备了6组,我经常使用的字体搭配方案,你也可以参考使用。
这是我最常用的一种字体搭配方案,因为这两款字体都是免版权,而且,搭配效果很赞:
之前文章中的很多案例,都使用了这个搭配方案:
这组搭配方案与上一组类似,只是笔画变细了,对于大多数商务类型 PPT 而言,采用这一组,也是可以的。
来看一个具体的 PPT 案例:
这组字体的搭配方案,可以延伸出很多组方案,因为这两款字体,都有很多不同的字重:
所以,如果页面上的信息层级很多,可以考虑使用这款方案,因为可以很好地凸显出页面的重点:
这一组字体,可以用在偏时尚类主题的 PPT 中,因为这两个字体,一般会用在时尚类的杂志封面:
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
宋体系列的字体搭配,看起来会更加正式严肃,所以,用于党政类主题的 PPT 会比较合适。
当然,因为宋体系列也自带古风气质,所以,用在中国风类型的 PPT 也是可以的:
这是一组很经典的字体搭配方案,几乎对于大多数工作汇报 PPT 来说,都是通用的。
咱们可以来看一些 PPT 案例:
但是,如果商业使用,一定要注意版权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小的知识点,随本文附赠给各位。
那就是当我们在设计PPT之前,我们就需要先来确定字体使用规范:
并且呢,把确定的字体搭配方案,置入主题库里,操作步骤如下: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方便后期统一修改PPT的字体。
好了,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对于PPT排版来讲,影响版式美感的,其实就是一系列的细节处理,而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最后,再送给大家一个小福利。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